
上圖:劉珪(左三)與戰士們訓練歸來。舒 威攝
“怕你們連長嗎?”記者採訪一連官兵,戰士們實話實說:“怕!”
一次,記者採訪時抽煙,隨手遞給一名戰士一支,這名戰士馬上說:“我們連長說,他最討厭我們抽煙!”記者大窘,悄悄把香煙摁滅。
劉珪把兵管成這樣,在戰士眼中卻不是“冷血動物”,戰士們記得很多他說過的話,更理解這些話裡蘊含的情。
他批評戰士最重的一句話——
“你打得這麼差,打仗我隻能為你擋子彈了”
一次重裝越野前,劉珪逐個把戰士們的背囊拎起來掂,突然臉色一沉,“把炊事班的秤抬過來!”
“第一列,背囊上秤!”劉珪下令。戰士姜鴻偉把背囊往秤上一放,24.8公斤。劉珪立即讓他回去加重量:“25公斤,一點也不能少!”
訓練結束后,姜鴻偉趁其不注意,偷偷把劉珪的背囊往秤上一放,28公斤!從那以后,戰士們的背囊再也沒有缺斤短兩。
又一次越野考核,隊伍剛要出發,又被劉珪叫停:“全部回去,換作戰靴!”考核結束,向來“領跑”的一連成績不佳,大家頗有怨氣:“要是穿迷彩膠鞋,保証拿第一。”劉珪卻說:“打仗穿什麼,訓練就穿什麼。”
連隊組織游泳訓練,劉珪拿著一根竹竿,不救人,隻“趕”人——看到扶壁或踩底的戰士,揮起竹竿就“趕”。老兵習慣了,新兵不理解。劉珪反問:“到了大海裡,扶什麼、踩什麼?”
說起劉珪常講的話,戰士們如數家珍——
“連長總是說,狙擊手擊發后要間隔10秒,這樣既便於隱藏自己,又可讓槍管冷卻下來,提高射擊精度”“連長總是說,子彈袋、背囊上外露的背帶用膠布纏住,可以避免挂到樹枝留下行動痕跡”“連長總是說,手槍、指北針全部用保險帶系在身上,在山岳叢林中就不會丟失……”
聽到這裡,記者似乎明白了:“哦,細節決定成敗。”戰士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