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光明日報評論員:守護我們共同的“精神棲居地”

2016年12月16日10:0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守護我們共同的“精神棲居地”

  “越過長城,走向世界”,1987年,中國向世界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30年不到,中國已經有7億多人行進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將整個世界都推到我們面前,互聯網應用的快速普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互聯互通,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標簽之一,對於所有網羅其中者,互聯網業已成為一個基本語境。

  加拿大傳播學學者麥克盧漢有言,“媒介即訊息”。他認為,對於社會來說,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媒體所傳播的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從最初的木鐸到眼下的互聯網,每一種傳播形態在自我建立的同時,也悄然轉換著思維與行為方式,重塑著社會的互動規則,重新定義原有規范和公共空間。

  然而,“互聯網+”的未知遠大於已知。互聯網的去中心化、扁平化,賦予每個網民自由言說和參與討論的權利,但肆虐的網絡謠言和赤裸裸的網絡暴力,也極大沖擊著“虛擬社會”的文明底線。互聯網的海量空間和超鏈接特性,讓每個人平等地獲取知識成為可能,但虛假和色情信息泛濫正在污染這一新的“智慧水源”。互聯網催生了新的經濟業態、拓展了我們的視野,但屢禁不止的隱私信息販賣和各種安全犯罪攻擊,無不讓我們的“數字化生存”步步驚心。

  既得繁花,亦生野稗。對於互聯網所孕育的希望和生機,我們大方擁抱﹔對於互聯網所帶來的挑戰和風險,我們更要勇敢面對。對於互聯網這塊我們共同的“精神棲居地”,我們不能任它繼續蕪雜下去。在今年4月至今的“淨網2016”專項行動中,多部門協同治理,各地共清理處置淫穢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