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坤
2016年09月02日15: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8日下午,徐州市檢察院通過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的官方微信公號公開發聲,拒絕為創建文明城市發動檢察系統工作人員“掃街”。昨天上午,徐州市委宣傳部長馮其譜向新京報記者回應稱,創建文明交通秩序,屬志願活動,並非強制任務。作為司法機關,檢察院有不參加該項活動的自由,但仍要參加其他類型的服務活動。(8月30日《新京報》)
近段時間關於干部“掃街”的話題引發了網絡熱議,前有任城區組織基層干部走上街頭清掃馬路,后有徐州市上百家企事業單位派員參與維護交通秩序,按理說如此大的舉動也算是費心費力,但居然就有人不理解不支持,徐州市檢察院就對攤派任務大聲說不,還得到了網友一邊倒的支持,可見群眾對此舉動也並不買賬。當地政府或許覺得委屈,辛辛苦苦搞創文,為何群眾卻給予了差評?
如果單從創建這件事來看,不論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還是文明城市,都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美化亮化城市,在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取得國字號的榮譽更有利於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帶動刺激城市的經濟發展。創建工作本身值得肯定,創建帶來的實惠更是顯而易見,但為何近年來一些地方搞創建卻引發了當地群眾的反感?細究原因,不難發現創建工作的“一陣風”是群眾吐糟的症結所在。在創建的過程中,成立領導小組、抽調人員成立專門的辦公室,做方案、做計劃、抓項目、抓督查,誓有不拿牌不罷休的豪邁氣魄,尤其是在迎檢前夕,更是上演突擊式的攻堅戰,組織各部門人員拿起掃帚、帶上抹布、配上紅袖標上街充當清潔員、擔當臨時交警,轟轟烈烈個把月,上級檢查組一走,昔日臟亂差的舊貌再次卷土重來。創建前后的強烈反差,導致群眾對這類運動式、走過場的創建工作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