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繼往開來的歷史時點上撫今追昔,改革開放給中國標注了什麼?
改革開放是一個標志。35年前的那次三中全會,作出了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歷史性決策。從此,中國進入新時期,改革開放成為主旋律。在歷史的演進中,“改革開放以來”同“近代以來”、“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樣,成為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重大歷史標志。如果說“近代以來”意味中國的淪落,那麼,“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意味中國重新站立,“改革開放以來”則標志中國的發展振興。這是一個光輝的標志,不同凡響。
改革開放是一個奇跡。舊中國四分五裂、積貧積弱,中華民族備受欺凌、飽嘗苦難。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艱辛努力,初步改變了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但也出現失誤、遇到挫折。1978年以來,我們才真正開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並且一以貫之、矢志不渝,國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短短35年,干成了先輩好幾代人沒有干成的事,走過了西方國家上百年走過的路。這是中華民族的奇跡,可載入人類史冊。
改革開放是一個創舉。中國是一個古國,一個發展中大國,有著獨特的傳統、文化與國情。管理中國不易,發展中國更難﹔因循守舊不行,依賴別人不能。在有困惑的時候打破束縛,在沒有路的地方開辟新路,黨和人民不為風險懼、敢為天下先,義無反顧地投入改革開放。“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這個偉大創舉,貫注勇氣、充滿智慧。
改革開放是一項事業。我們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一經開啟就勢不可擋,進程波瀾壯闊。事實雄辯証明,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基本國策,將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已經深深融合、密不可分了。這項事業偉大而艱巨,生機勃勃、前途光明。
改革開放是一種精神。偉大事業需要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