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邱超奕
2025年10月09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輸入文字、上傳圖片,就能自動生成一段高難度雜技視頻。在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上海稀宇極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海螺視頻快速成長。“短短一年,海螺視頻從支持10種語言增加到40多種,客戶及開發者遍布90多個國家。”公司副總裁嚴奕駿說。
作為全國重要的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載體,“模速空間”發展迅猛:不到20個月,聚集超百家大模型企業,不到2年,面積從1萬平方米擴展至約6萬平方米。
如今在“模速空間”,國際領先的氣象大模型、國內首個超長文本大語言模型、國內首發萬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等前沿產品接連涌現,一塊創新高地在黃浦江畔加速崛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十四五”規劃提出“培育壯大人工智能”。不到5年,中國躋身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第一梯隊,為高質量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十四五”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勢頭,多項主要指標進展超出預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煥發新氣象。
穩中求進,發展“體格”更壯。
“超級關節”再突破!全球最大輾環機全系列軸承日前在河南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線交付。
2021年至2024年,新產品產值從7.74億元增至16.05億元,高端軸承產值佔比提升至70%……洛軸集團堅持把軸承做到極致,產品涵蓋3萬余種,廣泛支撐軌道交通、風電等領域。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幾個台階,今年預計可達140萬億元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穩居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第一人力資源大國……體量大、增速穩,我國進一步鞏固了大國經濟優勢。
向新而行,發展動力更強。
走進安徽合肥市的蔚來先進制造新橋二工廠,“魔方”車輛存取平台宛如巨型“抓娃娃機”,按需抓取不同車身。
“這裡80%的制造場景由人工智能決策,即使‘黑燈’狀態下也能運轉。”蔚來制造公共事務負責人楊易說,從收到訂單到整車下線,最快僅需14天。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十四五”時期,我國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第十位。
從嫦娥六號首次月背採樣,到C919大飛機翱翔長空,再到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揚帆出海,創新“勢能”持續激發經濟動能,釋放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與支撐力。
夯實基礎,發展底氣更足。
今年6月,海南崖城海域,隨著最后一口氣井開井生產,“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實現全面投產。這意味著“深海一號”大氣田達到最高產能設計狀態,年產氣量有望超過45億立方米。
作為我國產量最大的海上氣田,“深海一號”大氣田能夠將清潔能源輸送到全國天然氣管網,服務千家萬戶。
端穩糧食“飯碗”,谷物、肉類、蔬菜、水果等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強化產業根基,穩坐全球制造業“頭把交椅”,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十四五”時期,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構筑起更加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展望未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錨定首要任務,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我們定能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本報記者田泓、王崟欣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9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