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
本報記者 吳 勇
2025年10月08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內蒙古額濟納旗的黑水城遺址。 |
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雲,洒在內蒙古額濟納旗的廣袤大漠,為古老的黑水城披上一層金色。
文藝作品中,從《鬼吹燈》的探險到《龍門飛甲》的傳奇,黑水城以其“神秘”成為武俠世界的戰場。歷史上,黑水城不僅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更是控扼河西走廊的軍事重鎮,這裡出土的文獻還為西夏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黑水城遺址呈規則矩形,東西長421米,南北長374米,東西兩道城牆設城門,並加筑瓮城。進入遺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約10米的城牆,城牆用黃土夯筑而成,雖然歷經風沙侵蝕,依然堅固。
漫步城內,腳下的土地似乎還留存著昔日的喧囂。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筑依稀可辨,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商賈雲集、駝鈴陣陣的繁忙景象。黑水城曾見証東西方商貿交流,數百年前,行走在這裡的商隊絡繹不絕,帶來西域的奇珍異寶,也將中原的絲綢和茶葉傳向遠方。
上世紀初,在黑水城西側數百米,一座掩埋於沙丘下的佛塔被發掘出來。當佛塔地宮開啟時,近8000件西夏文、漢文、藏文文獻及佛像絹畫赫然呈現,其中包括西夏文和漢文雙解通俗語匯辭書《番漢合時掌中珠》,引發國際學界震動。
2001年,黑水城遺址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額濟納旗的胡楊林共同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帶。每年秋季,胡楊林的金黃與黑水城的厚重交相輝映,成為攝影創作的熱門取景地。
站在黑水城的城牆上,四周的古河道和阡陌遺跡,依然保持著昔日的輪廓,遠眺那無垠的沙漠與蒼茫的天空,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千年的風沙雖已將許多痕跡掩埋,但黑水城的故事依然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每一位來到這裡的游客,仿佛在與千年前的歷史對話,感受那遠去的歲月和絲路上的駝鈴聲。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8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