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順時而飲,科學品茗(信息服務台)

王岳飛

2025年10月08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茶藝師在展示茶藝。
  潘旺旺攝

  “茶者,天地之精也。”飲茶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順應自然、調和身心的生活智慧。我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六大茶類各具特色,依循四季時序與晝夜節律科學飲茶,既品得茶香,又護得安康。

  四季飲茶講究順天應時。

  春飲花茶理郁氣。春日,人體易受“春困”侵擾,肝經郁滯。此時宜飲香氣馥郁的花茶,如茉莉花茶,或輕發酵的鐵觀音、溫和的普洱熟茶。花茶疏肝解郁,鐵觀音提神醒腦,普洱熟茶溫潤護胃,助陽氣升發,驅散寒氣。

  夏飲綠茶祛暑濕。夏日炎炎,暑濕困脾,宜飲綠茶(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白茶(如白毫銀針、白牡丹等),或如台灣凍頂烏龍這樣的輕發酵烏龍茶。綠茶富含茶多酚,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白茶性涼味甘,退火消炎﹔台灣凍頂烏龍兼具綠茶的鮮爽與紅茶的醇厚,可緩解暑熱帶來的煩躁。

  秋品烏龍解燥熱。秋日,易生“秋燥”。此時,像武夷岩茶、鳳凰單樅、鐵觀音這樣的半發酵烏龍茶是首選,其性平和,不寒不熱,茶湯金黃透亮,香氣高揚,既能清除夏之余暑,又可潤秋燥、養肺氣,被譽為“秋之甘露”。

  冬飲紅茶暖脾胃。寒冬臘月,陽氣內斂,宜飲紅茶(如祁門紅茶、正山小種)或黑茶(如熟普洱、六堡茶、安化黑茶)。紅茶性溫,富含茶紅素、茶黃素,可暖身驅寒、養胃護腸﹔黑茶醇厚回甘,助消化、解油膩,陳香之氣更能舒緩冬日情緒,“圍爐煮茶,暖身更暖心”。

  講完四季,再說分時,全天飲茶亦需因時而異。

  起床后,經過一夜代謝,身體處於水分相對不足狀態,宜飲淡綠茶或淡白茶,可稀釋血液、補充水分,清頭目、潤肺腑,且避免空腹濃茶刺激腸胃。

  早餐后至午間,宜飲綠茶,此時人體陽氣升發,綠茶中的咖啡鹼與茶氨酸協同作用,提神醒腦、增強思維活力,尤其適合腦力勞動者。

  午餐后宜飲烏龍茶,其豐富的芳香物質可消食去膩、清新口氣,有助於脂肪代謝的調節,幫助身體從餐后的“慵懶”中恢復。

  下午茶時間推薦紅茶,也可搭配牛奶、蜂蜜等調成“奶茶”,口感溫潤。紅茶中的茶黃素可調節脾胃,舒緩情緒。

  不過也要注意,忌用茶水送服鎮靜類藥物及酶制劑,以免影響藥效﹔酒后慎飲濃茶,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茶如人生,貴在平衡。科學飲茶的智慧,在於讀懂自己的身體:陽虛者借紅茶暖身,陰虛者借綠茶降火,痰濕者借烏龍去濁,氣郁者借花香解郁。每一杯茶都可以成為平衡身心的“調和劑”。

  科學飲茶,講究“順應”——順應天時、順應體質、順應身心需求。從春日的花香、夏日的鮮爽、秋日的醇厚到冬日的溫暖,以茶為媒,順時而飲,遇“茗”而歸——這,便是中國人的生活茶道。

  (作者為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本報記者竇瀚洋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8日 05 版)

(責編:王瀟瀟、薄晨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