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樣品研究取得新成果
2025年10月08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本報北京10月7日電 (記者谷業凱、喻思南)6日,國家航天局和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發布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研究最新成果。我國科學家首次基於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月壤)研究發現,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的更“冷”,進一步深化了人類對月球“二分性”現象的認識,為月球正面與月球背面的月幔溫度差異提供了岩石學與地球化學等方面的科學依據,為月球演化和“二分性”特征研究提供了科學數據。
月幔位於月殼之下,是月球體積最大的組成部分,月球古老的火山活動正是由月幔物質上涌形成的。因此,月幔等月球內部特征對於月球演化研究至關重要。
研究團隊利用多種手段,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帶回的玄武岩樣品進行分析,發現月球背面樣品的結晶溫度約為1100攝氏度,比來自月球正面的樣品低約100攝氏度。研究團隊還通過玄武岩全岩成分重建原始岩漿化學組成,計算月幔潛能溫度,發現月球背面月幔潛能溫度(約1400攝氏度)低於月球正面(約1500攝氏度)。此外,團隊還利用月球遙感數據在更大區域尺度上進行驗証分析,得出與樣品分析結論相近的結果,進一步增強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科學家們將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差異性稱為“二分性”現象,認為這可能與月球的形成與演化歷史密切相關。
該研究結果由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共同合作完成,已刊發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官網。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8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