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建廣
2025年10月08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累了乏了,來這歇歇﹔碰到啥事,到這說說。”10月6日晚上8點,忙了一天的順豐快遞員劉闊,推開北京西城區大柵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門,拉著記者坐下聊了起來。
“瞧,充電寶、飲水機、微波爐、醫藥箱等一應俱全。”劉闊帶著記者轉了起來,“這個空間是‘暖心驛站’,那裡是‘小哥議事廳’,樓上還可以開展技能培訓等活動。”
“剛來那會兒,跑在路上,沒有那麼多遮風擋雨的地方,現在,一座座驛站,一個個歇腳點,真好。”劉闊說。
聊著聊著,劉闊走到一面展覽牆前,一張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春節前夕到前門石頭胡同快遞服務點看望慰問的照片映入眼帘。
“總書記說我們‘像勤勞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勞動者,為大家生活帶來了便利’,這句話,我一直記著。”劉闊說。
80、100、355……這是2021年以來西城區驛站數量的變化﹔1500多個,這是目前全區“‘騎’心協力一平方米服務區”的數量。
數字裡,沉澱著獲得感。“現在,10分鐘就能到暖心驛站。走進驛站,就像回到自己家。”劉闊說。
數字裡,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老城區人口密集、空間不足,我們把黨群服務中心、銀行、超市、保安崗亭等都利用起來了。”西城區委社會工作部三科科長王宏天說。
民生無小事。8400萬新就業群體的急難愁盼,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
暖心關愛,凝聚同心筑夢的力量。作為一名黨員,這些年,劉闊把送貨路線當成“責任區”,幫居民跑腿、與空巢老人結對幫扶,成為居民的“貼心人”。
和劉闊一樣,5.1萬名“西城小哥”化身穿街走巷的“城市響應人”,投身到平安建設、為老服務等基層治理工作中。
這些“雙向奔赴”的故事,5年來還有許多:重慶江北區,“城市守護者”治理品牌引導新就業群體成為發現消防隱患的哨兵、社區網格管家等﹔浙江杭州,美團小哥彭清林的清林公益服務中心義務清掃、文明勸導、應急支援……
“現在,老婆和孩子都來北京了。城就是家,家就是城!”劉闊笑著說。
驛站的燈光下,劉闊的面龐年輕而充滿朝氣。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8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