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秋雅韻潤心 文明實踐凝力

——“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文化活動涵育家國情懷

新華社記者 楊湛菲

2025年10月07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千盞燈火漸次點亮,映照家國同慶的暖意﹔古鎮飛檐與流動光影交織,繪就國泰民安的畫卷……中秋節前夕,一場融匯傳統意蘊與現代藝術的視覺盛宴在重慶永川鬆溉古鎮上演。這場燈會,也為2025年“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文化活動拉開帷幕。

  在中秋節到來之際,中宣部文明實踐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宣傳部、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聯合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文化活動。人們在活動中感悟中秋魅力,在團圓共慶中厚植家國情懷。

  多種主題示范活動特色鮮明——

  江西宜春、陝西商洛、重慶永川是今年中秋主題全國示范活動舉辦地,文藝表演、非遺展演、民俗體驗、主題巡游令人目不暇接。

  在陝西商洛柞水縣終南山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集市上,柞水漁鼓、洛南草編、丹鳳泥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示琳琅滿目。鎮安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葛良慧的刺繡產品吸引不少人駐足。

  “我從母親手中接過這門手藝已30多年,多彩的中秋文化一直是我們鎮安刺繡創作的靈感來源之一。”葛良慧感慨地說,希望這一針一線能讓更多人看見商洛,看見我們守護文化根脈、傳承家國情懷的信心。

  熱鬧的文明集市裡藏著幸福生活的“文化密碼”﹔芬芳的“大碗茶”讓理論宣講和“嘮家常”一樣溫暖﹔非遺好戲和璀璨煙花裡洋溢著傳統佳節的古韻今風……在江西宜春萬載古城,濃郁的節日氛圍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出彩出圈,新時代文明新風尚的種子在煙火氣中、在市民游客心中落地生根。

  文明實踐中心凝聚社區群眾——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節日前后,各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將中秋活動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織密情感紐帶,讓家國情懷在社區鄰裡間自然生長。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秋節到來之際,安徽鳳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滿“詩意”。來自周邊小區的孩子們吟誦所學的古詩詞、分享體會,感受中秋詩詞中的家國之思。

  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負責人認為,這樣的文化活動能夠更好發揮文明實踐陣地作用,在服務群眾過程中引領群眾,凝聚起鄰裡間的向心力、家國同心之力。

  民俗體驗活動加深節日認同——

  “體驗式”“沉浸式”是今年中秋主題文化活動的一大亮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演示並講解插花技藝﹔“頭簪菊花”習俗體驗、傳統書畫展示等項目展現中式美學﹔數字化賞菊體驗將科技與自然之美巧妙融合……重慶渝中鵝嶺公園傳統菊展近日開放,中秋文化在傳承中煥發勃勃生機。

  “帶孩子猜燈謎、做月餅,還學了文明游園知識。”市民王先生高興地說,“這樣有文化味、煙火氣的中秋,讓我們感受到‘小家團圓’與‘大國歡慶’的同頻共振。”

  民族共同參與感受美好幸福——

  華夏九州同祝福,各族人民共團圓。

  夜幕降臨,月光洒滿西藏昌都碩督古城。碩督鎮的團結樹下,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音樂會”日前舉行。各族群眾圍坐一堂,吟誦著關於月亮、思念和團圓的詩篇,點燃高原秋夜的文化“篝火”。

  “唐卡明月酥”特色月餅將唐卡繪畫中的吉祥圖案、色彩美學融入月餅制作﹔團結樹上懸挂著一盞盞寓意團圓的燈籠,系著謎題紙條……各族同胞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暖流沁入心田。

  月映中華,情系家國。從示范活動的標杆引領,到基層實踐的廣泛覆蓋,再到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一輪明月照見小家團圓、大國同心。在傳承中煥發新生機的中秋佳節,為凝聚奮進力量注入傳統節日的文化動能。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7日 02 版)

(責編:王珂園、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