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向詩意要效益(縱橫)

陳奕霖

2025年08月19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傍晚時分,海口灣畔,雲洞圖書館的弧形輪廓與漫天紅霞相映成趣,市民游客舉起手機,定格動人一刻。前不久,海南海口發布晚霞預報產品,讓“追晚霞”可預測、可規劃。

  晚霞是自然的饋贈,也是可挖掘的寶藏。發展“晚霞經濟”,有助於將自然景觀轉化為可體驗、可傳播的消費場景。換言之,就是向詩意要效益——將晚霞帶來的文化價值、情感體驗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向詩意要效益,絕非隻靠“老天賞飯”。海口晚霞之所以能迅速“出圈”,關鍵就在於准確把握人們的消費心理,為大家提供了情緒價值。社交平台上,“海口晚霞”與“放鬆”“療愈”等關鍵詞高度關聯,反映了不少人對“慢下來”鬆弛感的向往。海口推出晚霞預報,突出“追晚霞”情緒價值,擊中了人們的內心,踩准了文旅發展的節拍。以科技賦能文旅,發展“氣象+旅游”,推動城市魅力同步升級。

  延展詩意、釋放效益,需要精心培育。近年來,當地圍繞打造“晚霞IP”,衍生出新業態、新場景。比如,“落日音樂會”以晚霞為背景,提供沉浸式藝術體驗﹔“落日市集”匯聚精品文創,讓游客帶走“霞光記憶”﹔“霞光旅拍”走紅,成為文旅行業的新增長點。“晚霞經濟”的潛力不僅在於觀賞本身,更在於其衍生的消費鏈條。從單一的視覺享受到融合音樂、美食、文創的復合體驗,不斷拓展著文旅消費的邊界。

  “晚霞經濟”的火熱,折射出更深層次的變化。一方面,海口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優良空氣為晚霞景觀提供了純淨的“畫布”。另一方面,當地持續優化濱水空間布局,雲洞圖書館等文化地標沿海岸線次第“綻放”,濱海步道等公共設施不斷完善,構建起觀霞的絕佳“觀眾席”。當整條海岸線成為開放的“觀霞長廊”,游客的停留時間便自然延長,商業配套、消費場景也隨之豐富。同時,晚霞經濟不僅是黃昏時分的浪漫,更銜接起了“白+黑”的經濟鏈條,成為夜經濟的“序章”,進一步激發城市消費活力。

  赴一場日落,享一份美好。從自然現象轉變為經濟資源,從自然景觀升華為文化符號,美麗晚霞正以獨特審美體驗催生文旅新熱點。在被晚霞映照的天空下,演繹更多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的生動實踐,就能更好推動“瞬間美景”轉化為“長效經濟”。

  (摘編自《海南日報》,原題為《開發晚霞IP,向詩意要效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9日 05 版)

(責編:王瀟瀟、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