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期,私營經濟受思想桎梏和政策變動影響,發展較為緩慢。此時,鄧小平三次提到安徽“傻子瓜子”,表明他支持私營經濟發展的鮮明態度,對安徽乃至全國私營經濟的恢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反映出鄧小平對發展民營經濟認識的不斷深化。
鄧小平首談“傻子瓜子”
私營經濟獲得生存機會
改革開放初期,從安徽鳳陽小崗村起源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繁榮了城鄉市場,使農村很快涌現出了大批個體工商戶。1981年前后,在個體大戶基礎上,安徽霍邱縣單龍公社雙龍大隊社員汪全精,依靠當地林茶資源進行多種經營,還雇人幫助販運林茶,很快富裕起來。但是,受極左思想影響,汪全精因“雇工剝削”“投機倒把”的罪名被拘留。1982年5月,他上書黨中央、國務院后,受到安徽省委重視。省、地、縣組成聯合調查組對他的情況進行調查,經調查后認為,汪全精勞動致富,值得肯定。5月11日,安徽省委轉發聯合調查組的調查報告:要積極幫助和支持那些有特殊技術和經營才能的人,在目前農村商品流通不暢的情況下,允許私人從事販運活動﹔只要經營者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就應當允許﹔省委支持農民從事個體經營非農產業。於是,安徽農村個體經濟在全國比較早地發展起來。農村個體經濟的發展很快影響到城市,而彼時安徽城市個體經濟發展最早、規模最大的就是“傻子瓜子”。1978年,隨著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政策開始允許個體戶經營,“傻子瓜子”的創始人年廣久開始在蕪湖市中山路擺攤賣瓜子,生意逐漸紅火起來。1979年,年廣久注冊了“傻子瓜子”商標。隨著企業的發展,到1982年下半年,“傻子瓜子”廠的工人人數已有100多人,遠遠超過了當時國家對個體私營經濟雇工數量的限制。此事在當時引起了各方關注,有人連連寫信上告,指控年廣久的“傻子瓜子”姓“資”不姓“社”,是“資本主義剝削”,對國營、集體商業造成不利影響,應該限制其發展。為此,安徽省委派人到蕪湖進行調查,並寫了一份調查報告。這個報告基本肯定了年廣久的做法,提出應該允許其存在、發展。
后來,這份材料被帶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被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潤生看到,他認為很有典型意義,便送給鄧小平閱覽。鄧小平看完調查報告后,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並指出有些個體戶雇工超過國務院的規定,這沖擊不了社會主義。鄧小平的表態讓“傻子瓜子”得以繼續生存下去,對雇工經營起到了保護作用,讓私營企業發展得以繼續萌芽。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指出,農村和城市的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