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三戰漁澇

2025年05月15日08:29    來源:中國軍網

在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漁澇鎮上扶村,一座青磚圍砌的農家小院靜靜矗立,這裡便是解放戰爭時期威震敵膽的封川特派隊指揮部舊址。1948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決定成立封川特派隊,並在此設立了指揮部。

漁澇鎮,位於封川縣中部,四面群山環抱,中擁沃野平原,物產豐饒,水陸暢達,在解放戰爭時期一直是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1949年3月至7月,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在漁澇地區先后進行3次作戰行動,建立了漁澇平原游擊根據地,為封川縣、開建縣的解放奠定基礎。

首戰漁澇,威震封川。2月下旬,封川特派隊偵察員化裝潛入漁澇圩偵察,摸清了要害部門布防情況,並繪制了完整地形圖。緊接著,通過內應協助,我軍進一步掌握敵軍兵力、裝備等關鍵情報。

3月3日晚,經過周密部署,一支由綏賀支隊主力、封川特派隊等200余人組成的隊伍,秘密包圍了漁澇圩。

戰斗打響前,當地民間武裝首領楊祝娣以打牌、飲酒為由,將文德西鄉鄉長、漁澇商會會長等頭目誘至謙和商號。

戰斗打響后,我軍4個戰斗突擊隊迅速攻入圩內,分別向敵警察所、經濟樓、當鋪、鄉公所等重點目標展開秘密運動。

警察所方向,我軍派人假扮農民騙開大門,與守敵展開激烈交火。警長企圖突圍時被擊斃,其余警士或降或逃。

經濟樓方向,因有戰士倉促開槍暴露目標,我軍果斷變偷襲為強攻。在機槍掩護下,戰士們用巨木撞開樓牆,與守敵進行殊死搏斗。

與此同時,其他兩路突擊隊,也成功佔領了當鋪、鄉公所等要地。楊祝娣聽到槍聲后果斷行動,控制住敵鄉長、會長等頭目。

戰斗持續不到1個小時就宣告結束。我軍斃敵警長1名,傷敵5人,俘敵鄉長等20余人,繳獲一批武器和物資。我軍隨即打開漁澇糧倉,救濟百姓,並宣布成立以楊祝娣為隊長的封川人民抗暴自衛隊。

漁澇首戰告捷的消息很快震動了全縣,昔日作威作福的反動勢力聞風喪膽,一批地方武裝紛紛前來投誠。這場精心策劃的突襲戰,讓游擊隊在封川站穩了腳跟,為后續戰斗夯實了基礎。

二戰漁澇,截敵糧船。首戰漁澇后,為保存實力,游擊隊撤退至山區休整。但這次戰斗令國民黨反動當局驚慌失措。封川縣長因擔心封川特派隊乘勝進攻杏花圩再來個開倉濟貧,便急令將杏花圩強征來的公糧,秘密經漁澇水運至封川縣城。然而,這一情報很快被封川特派隊獲悉。

4月4日晚,整個漁澇籠罩在蒙蒙細雨中。封川特派隊和封川人民抗暴自衛隊借著夜色掩護,准備向敵漁澇守軍發起突襲。

漁澇圩外,我軍抵達攻擊位置后,以密集火力向敵守軍猛烈射擊。敵守軍在游擊隊凌厲攻勢下士氣動搖,鑒於此前漁澇戰斗失利的教訓,他們沒等天亮就紛紛棄圩逃跑。我軍迅速部署,一邊肅清殘敵,一邊派兵追擊逃兵,很快便成功打入漁澇圩。

漁澇河道上,敵軍押運著5艘滿載糧食的木船,倉皇駛離漁澇向河口逃竄。我軍果斷邊追邊打,並分遣小股兵力監視杏花、蓮都方向,以防敵人增援。夜色迷蒙,糧船在淺窄彎曲的河道中,隻得緩慢前行。而護船的敵軍渾然不知,游擊隊員早已抄小路急行軍先行抵達石便村設下埋伏。

當敵糧船進入伏擊圈,兩岸的槍聲驟然響起。埋伏在密林中的戰士們如猛虎般躍出,迅速將糧船圍得水泄不通。護船的敵軍眼見退路已斷,頓時亂作一團,有的丟下武器投降,有的慌不擇路跳江逃跑。這場干淨利落的伏擊戰,讓游擊隊截獲全部糧船、萬余斤糧食,還繳獲槍支彈藥若干。得勝后的游擊隊繼續開倉濟貧,將半數糧食分給貧苦百姓,另一半充作軍糧。

二戰漁澇后,我軍活動范圍迅速擴展至賀江兩岸,並在河口古欖、清水灣等地設立賀江流動稅站,往日冷清的漁澇圩重新熱鬧起來,贏得了周邊群眾的支持,為游擊根據地的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戰漁澇,擊潰“忠義軍”。接連遭到兩次重創的國民黨當局不甘失敗,妄圖卷土重來。7月下旬,為奪回漁澇,國民黨軍100余人聯合地方反動武裝200余人,打著“反共忠義救國軍”的旗號,氣勢洶洶地殺回漁澇。當時,游擊隊已撤出漁澇,回到沖裡、雞塘一帶隱蔽。

敵軍吸取此前敗績教訓,進駐漁澇后加強戒備,將主力龜縮於易守難攻的文德書院和當鋪內,同時在制高點均昌頂和廣信橋增設崗哨。

為挫敵銳氣,封川特派隊和封川人民抗暴自衛隊決定趁敵立足未穩,向廣信橋崗哨發動夜襲。

夜襲的當天21時許,60余名精干隊員組成突擊隊,兵分多路向上扶、六袍方向秘密運動。接近廣信橋時,手槍組首先展開行動,悄然摸向對岸的崗哨。因夜色深沉、橋面狹窄,一名隊員失足落水,驚動了敵軍。游擊隊當即轉為強攻,機槍組一輪掃射,兩名哨兵應聲倒地,其余的哨兵紛紛棄哨鳴槍,向漁澇據點逃跑。混亂中,潰逃的哨兵與其巡邏隊迎頭相撞,誤將對方當作游擊隊,竟自相射擊。圩內敵軍聞聲大亂,文德書院、當鋪和均昌頂的守軍胡亂向四周掃射。

突擊隊見擾亂目的已達,便撤出戰斗,隱入埇侶村后山靜觀其變。自相攻殺的敵軍恐再遭襲擊,遂各自逃遁。我軍趁機再次佔領漁澇。然而,反動派不甘就此罷休。8月上旬,國民黨軍趁我軍在漁澇兵力薄弱、力量空虛之機,集結兵力再次進犯,並與游擊隊隔河對峙3日,槍戰不斷。第4天,敵軍分兵3路大舉進攻,游擊隊為保存實力,撤回香車、黃崗山區。

敵軍佔據漁澇后,強令當地百姓加入幫會,還勒索每人繳50斤稻谷作“會費”,致使民怨沸騰。然而,失去民心的敵軍,始終懼怕神出鬼沒的游擊隊隨時夜襲,便於8月中旬的一個深夜,偷偷逃走。

此后,封川特派隊、封川人民抗暴自衛隊、桂東人民解放義勇總隊合編為綏賀支隊第6團,並完全控制漁澇平原,漁澇圩成為游擊隊的活動中心。

“三戰漁澇”以其巧妙的戰術運用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成為粵桂湘邊縱隊以弱勝強的游擊戰經典戰例。綏賀支隊從此由山區走向平原,創建了漁澇平原游擊區,建立起穩固的賀江兩岸根據地,打開了封川、開建兩縣游擊戰爭的新局面,為后續解放戰爭積累了重要力量。(湯炎忠)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