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4日08: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據新華社消息,習近平總書記4月22日在西安考察調研。他先后來到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了解企業復工復產和社會生活秩序恢復等情況。
西安古稱長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五年前,總書記曾踏訪西安,觸摸這座古都的脈博。決勝決戰之年,習近平再次回到陝西,考察省會西安,其背后深意不言而喻。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系列策劃,為您及時梳理解讀本次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期間的亮點及重要部署。
關心經濟命脈:考察國有制造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據介紹,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西北地區大型重型汽車制造企業,前身是始建於1968年的陝西汽車制造廠,是我國重型軍車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建廠50多年來,先后承擔了我軍一代、二代和三代重型越野車研制生產任務,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排頭兵”。
習近平詳細了解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復工復產情況,並表示:“制造業是我們經濟的命脈所系,我們國有企業是生力軍、主力軍,在復工復產方面要起到這個作用。剛才我看了一些產品,也看了你們的生產線,非但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而且創造了汽車生產的歷史最高水平,這是必須鼓勵的。”
如何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是習近平始終關心的大事。3月10日,習近平專門赴湖北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結合當時的形勢,習近平強調,要在加強防控的前提下,採取差異化策略,適時啟動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的復工復產。
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赴浙江考察,復工復產是重點考察主題之一。習近平強調,要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積極破解復工復產中的難點、堵點,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
從“適時啟動”“有條件的復工復產”到“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再到要求國有企業成為復工復產生力軍、主力軍,習近平對復工復產的要求在不斷變化,有序推動制造業復工復產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據4月1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消息,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到94%。各地區的復工復產率呈現齊頭並進的趨勢,25個省份的復工率超過80%。
習近平此次考察的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已於2月14日復工,目前復工率已達100%,產能全面恢復。“希望你們再接再厲,把握機遇,化危為機。特別是去創立發展新的模式、新的業態、新的技術、新的產品。”習近平對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員工說。
關心教育、精神根基:親切會見交大西遷老教授
2017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講述他們上世紀50年代,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扎根黃土地,開啟建設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的故事。
收到信后,習近平不僅作出重要指示,還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再次提到西遷老教授的來信:“他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廣大人民群眾堅持愛國奉獻,無怨無悔,讓我感到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同時讓我感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4月22日下午,習近平專程到西安交大考察調研,參觀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展,親切會見了14位西遷老教授。“看了你們的信我非常感動,產生了強烈共鳴”。習近平說,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布局來講,意義都十分重大。
交通大學始稱南洋公學,1896年由盛宣懷等創辦於上海,為近代中國高等教育之發軔。1921年定名交通大學。1955年,黨中央、國務院從國家戰略布局和西部工業發展需要出發,作出了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的決定。當時的西安,發展水平與上海差距較大。但面對困難與挑戰,交大人沒有退縮。至1956年9月,包括815名教職工、3900余名學生在內的6000多名交大人匯聚西安,開啟一段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此后,這種“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精神被稱為“西遷精神”。
“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是“西遷精神”的新時代內涵。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當前,最突出的任務是幫助中西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