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銀成
2019年05月22日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杜富國在日常訓練中,反復練習,執著提升本事﹔清理爆破通道時,主動上前,沖在第一線……這位從小聽著紅軍故事長大,深受紅色傳統熏陶的掃雷排爆戰士,在最關鍵的時刻,喊出了一聲“讓我來!”為了人民利益,他甘願奉獻青春乃至生命。
“讓我來”,就是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響亮地答一聲“到”。
黨有指令,萬死不辭﹔人民召喚,生死無懼。以杜富國為代表的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官兵們,放棄歲月靜好,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他們明白,這是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與擔當!他們的青春為人民綻放!
“不做就不做,做了就做好”
——杜富國時常說
在戰友的印象中,隻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國並不聰明,甚至有些笨拙……
“不做就不做,做了就做好。”杜富國有自己的“做事哲學”。他憑著一種執著,努力將本事學好練好。成績從32分到70分,再到90分,甚至有時候考滿分。掃雷四隊教導員凌應文說,將杜富國的分數按時間軸連成線,就是一個士兵的成長曲線圖。
成績單會說話,書本也會說話。杜富國的幾本掃雷教材被翻得卷了邊,滿是紅、藍、黑圈圈點點。杜富國說:“掃雷要學不好,就沒資格去雷場。”
臨戰訓練中,為練強探雷針手感,杜富國每天練上萬針,像繡花一樣將草皮翻了個遍,胳膊都酸得抬不起來。分隊長張波說,有段時間每次中午吃完飯,都會看到杜富國一個人在外面“戳”模擬雷。他還請戰友隨意埋設鐵釘、硬幣、彈片,通過斜放、深埋、混合、纏繞增加難度,以此訓練“聽聲辨物”本領。經年累月,他熟練掌握了10多種地雷的排除法,將探雷器練成了“第三隻手”。綜合性考核中,杜富國所有科目全優。
2016年5月,小組長許猛和組員杜富國一組在馬嘿雷場清理爆破通道。在一處斜坡上,杜富國在前用探雷器搜索著目標,突然探雷器發出“滴滴滴”的聲音,杜富國小心翼翼地撥開泥土,露出了足有臉盆大小的頂蓋,是一枚59式反坦克地雷。
“報告組長,發現了一個大家伙。”杜富國轉身向許猛報告。許猛馬上湊了上來,立即向隊長報告:“報告隊長,發現一枚反坦克地雷。”
許猛命令杜富國退后,由他來處置。但杜富國卻主動要求自己排除,嘴上說著:“讓我來!”手已經拉下面罩,走上前“搶位”排雷。杜富國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挖掘鍬輕輕清理浮土,清除掉偽裝層后,發現“大家伙”的頂端竟是凹陷的反坦克地雷!地雷頂端凹陷,是埋雷人對地雷進行了力學預壓,達到引爆臨界點。這樣,原本200公斤以上重量才能壓爆的反坦克地雷,步兵一碰就炸,威力巨大。
“謹慎排除,排除不了就地銷毀。”許猛再次命令杜富國退后,但依舊沒有搶過杜富國。杜富國回憶著之前學習過的排雷理論,一隻手扶著地雷另一隻手破解著詭計裝置,現場靜得能聽到呼吸聲,差不多持續了10分鐘左右,地雷終於被取出,杜富國已滿身是汗,從土裡捧出地雷,笑得像孩子一樣開心……
“要為國家盡一份心,盡一份力”
——父親杜俊曾叮嚀
深秋的湄潭縣太平村,在一片片茶園的環抱中寧靜怡人,坐落於遵義這個革命老區的一隅,紅色基因在這方翠綠的黔北大地上鮮艷奪目。
杜富國的家鄉在遵義市湄潭縣,是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從上小學開始,杜富國就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紅軍山烈士墓祭拜,耳濡目染下,杜富國從軍報國的志向開始生根發芽……
一天晚上,父親杜俊對他說:“作為一個男兒,要為國家盡一份心,盡一份力,到部隊當兵,正是鍛煉自己、為國家盡力的最好機會。”“穿上綠軍裝是我從小的夢想。”父親一番話可把杜富國高興壞了,他與父親一拍即合,第二天就去武裝部應征報名。經過層層篩選,19歲的杜富國順利入伍成為雲南邊防某部的一名戰士,他工作盡心盡責,訓練努力刻苦,淳朴、勤勞、好學,成了領導眼中的“好苗子”。
轉士官后,杜富國第一次回家探親,特意帶回了自己的軍裝。看到精神抖擻、筆挺英氣的杜富國,全家人都高興極了,家裡人都輪流穿了一次他的軍裝,還特意拍了照片留念。在杜家人眼裡,這是一種莫大的光榮與驕傲。在哥哥的影響下,最小的弟弟杜富強也想像哥哥一樣穿上軍裝。
杜富強的想法得到父親的支持和哥哥的鼓勵。2016年,杜富強也順利參軍入伍,來到了條件艱苦的西藏山南邊防部隊,巡守著一條被稱為“魔鬼都不敢經過”的邊防線。
一對親兄弟,參軍入伍到邊防。來到部隊后的杜富強刻苦訓練,努力工作,受到領導和戰友的一致好評。兄弟兩人經常打電話,晒一晒各自取得的成績,聊一聊當兵的心得,誰也不甘落后。杜富強說:“哥哥在部隊干得這麼好,我也不能丟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