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訓文
2017年09月11日07: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考察脫貧攻堅工作。圖為習近平在張北縣小二台鎮德勝村徐海成家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談。 |
![]() |
|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在今年的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宋代王安石的這首詩,寓意深遠。
登高望遠天地闊。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挺立時代潮頭,引領“中國號”巨輪,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前進。
繪就治國理政的宏偉藍圖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在時間長河裡,5年不過匆匆一瞬,卻會因歷史書寫者的勇氣和擔當顯得格外厚重。
5年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宏偉藍圖逐步繪就——
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夢”,從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到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發展,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邁向新境界。
“中國夢、‘兩個一百年’是對‘三步走’戰略思想的重要發展,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架構的邏輯起點。”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說。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牛鼻子”,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到重要作用。而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則掀開了關乎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面對全球經濟復蘇持續乏力、國內經濟因“三期疊加”而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新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經濟規律,主動適應新常態、以供給側改革引領新常態,使經濟發展后勁十足。
5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保持7%左右的增量,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穩居全球第一。
澳大利亞創新金融研究院院長郭生祥評價說,中國正走上一條調結構、轉方式、提質增效的正確道路,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之錨”。
搭建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
“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如何攻堅克難、深化改革,成為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前的一道考題。
2012年12月7日,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23天的習近平首次赴外地考察,便選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省。當月底,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沒有中國的明天。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
一年后,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涉及15個領域、330多項較大的改革舉措,吹響了改革的前進號角。
面對千頭萬緒的改革任務和空前巨大的改革壓力,習近平親自挂帥擔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截至今年8月底,他主持了全部38次深改小組會議,聚焦改革任務,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精准發力。
一組數字可以看出全面深改的工作成效:2014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2015年,完成數量達到101個﹔2016年,這一數字提升至225個。
司法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央企薪酬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科技體制改革、足球改革……以前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頭”被一一砸開。
深化改革也深刻改變著國家面貌和人民命運。在改革推動下,4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先后挂牌﹔“三証合一、一照一碼”的企業登記模式全面推行,日均催生企業超1.1萬家﹔中國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