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使命:深耕改革試驗田 敢為人先看上海

記者  劉士安  李泓冰  謝衛群

2017年08月16日07: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上海浦東陸家嘴遠眺。
  華家順攝

殷殷囑托

希望上海的同志們繼續按照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上有新作為,在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有新作為,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有新作為,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有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3月5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開放——

萬裡送行舟,滔滔任清波

今夏上海,烈日炎炎。連續數日最高氣溫突破40攝氏度,打破145年氣象史上的高溫極值紀錄。面對浩瀚太平洋、背靠萬裡長江的上海,從黃浦江到洋山港,改革熱力四射,開放熱潮澎湃。連續7年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擁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全國最多……萬裡送行舟、滔滔任清波。上海,成為黨中央繪就全面深化改革波瀾壯闊畫卷的一抹亮麗色彩。

高溫警報連日發布,滾燙的城市生活如常、運轉有序。手機新聞APP不時跳出新的信息:借道上海自貿區“國家館”,近萬種海外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上海法院破解改革難題,案件結案率和執行質效均居全國前列﹔國資改革板塊表現搶眼,讓有先見之明的股民喜上眉梢﹔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院校投檔招錄模式亮點紛呈﹔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收官,很熱鬧很前沿很歡樂……

新聞背后,傳遞著5年來上海落實中央重托——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堅實足音。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傳承——

“現代中國的一把鑰匙”

96年前,上海法租界的一條小馬路,醞釀了一場改變中國命運的紅色狂飆。1921年7月23日,13位書生走進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不起眼的石庫門,圍繞一張長餐桌,在梳背椅或圓凳上坐定,其中一位湖南青年,叫毛澤東。28年后,他在北京天安門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30年前,有“共和國長子”之稱、作為中國工業制造重鎮的上海,還在計劃經濟深影中負重徘徊。1990年,鄧小平說:“機會要抓住,決策要及時……比如抓上海,就算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於是,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聰明勤奮的上海人開始“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

5年前,面對繁復尖銳“發展起來的問題”,面對此前30年難以啃動的諸多“硬骨頭”,改革走到最艱難、最關鍵的攻堅時刻。連續16年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的上海,也在品嘗單靠投資拉動、環境資源投入帶來的痛楚,資源、環境容量都到了難乎為繼的極限。

背負過光榮與夢想、被西方學者認為是“現代中國一把鑰匙”的上海,何去何從?

突破——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北京的3月,海棠迎春,輕寒漸消。習近平總書記連續5年參加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每年都對上海提出希望: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總書記矚望殷殷:2013年,要求上海立足全局、突出重點﹔2014年,要求上海先行先試、大膽創新﹔2015年,希望上海銳意創新敢為人先﹔2016年,希望上海加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項措施系統集成﹔2017年,要求上海在深化自貿區改革、推進科創中心建設、創新社會治理、全面從嚴治黨上有新作為……

在列入中央深改領導小組討論的重大改革事項中,“上海”頻頻出現:《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關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進展和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的推廣意見》《上海市開展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工作的意見》《上海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上海市關於推進落實中央部署改革試點任務情況匯報》《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

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和指示要求,就是貫穿上海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的主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反復強調:“謀劃上海工作,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胸懷全局、著眼大局,堅持服從服務國家戰略,緊密結合本市實際,堅決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貫徹始終、落到實處。”

承載著中央的期望,上海不斷邁出堅實腳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改增改革、司法改革、群團改革、家庭醫生制度、高考改革、區域化黨建、規范領導干部親屬經商辦企業……上海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制度成果,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試看天塹投鞭處,百舸爭流奮楫先。

試驗——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全球貿易開始新一輪競爭后,出現了更高標准的自由貿易談判,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體系面臨重塑……

“我們不主動對接,就面臨‘再次入世’可能”,時任上海外經貿大學校長的王新奎說。先行先試國際經貿新規則新標准,積累新形勢下參與雙邊、多邊、區域合作的經驗,將為我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撐。上海挺身而出,成為自貿區試驗的先行者。

中央站高望遠,自貿區盤活的不僅僅是向外的這步“棋”。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海團提到,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項國家戰略,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中央支持力度空前,商務部等14個部委先后為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鬆綁。

落子“制度創新”,意味深長,期待殷殷。

2013年9月29日正式運營,上海自貿區成為國內首個符合國際慣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向世界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試驗3年多的成績單上,最醒目的是以負面清單為代表的一項項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

自貿區的亮相,激活了沉埋的創業激情與投資興奮,激活了滯后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激活了遲緩的通關速度和金融改革,個人、企業及整個社會沉積有年的“改革飢渴”一掃而空。

這裡誕生了我國第一家跨境貿易電商平台、第一個解禁的“海外游戲機”,還有証券“滬港通”、黃金“國際板”、人民幣計價的“上海金”……

一步勝招,滿盤皆活。中國的自貿區加速擴容,由1個推廣到4個,再由4個推廣到11個。中國開放迎來嶄新局面。

在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胡加祥眼裡,如同安徽小崗村、經濟特區深圳一樣,“今后在中國歷史上一講到自貿區戰略,上海的貢獻值得大書特書”。

探路——

改革創新需要系統集成

5年間,中央把諸多重大改革試點任務交給上海。“我們要實實在在抓問題解決、抓瓶頸突破,真正實現新作為。”擔負中央囑托和國家使命的上海,義不容辭。

痛點不消除,改革不停步。

自貿試驗區改革。深化“証照分離”,強化“雙自聯動”制度創新﹔浦東新區政府與自貿區管委會合署辦公,著力實施“三全工程”:企業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區通辦”、政府政務事項“全域共享”,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政府再造區”。

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為目標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及首批18家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台,共同組成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四梁八柱”﹔清除體制機制障礙,構建從原始創新、產業創新到全社會創新在內的全方位創新體系,實施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延攬全球英才為我所用。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海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