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七一社區        注冊

推進結構調整 邁向高端時代——回眸“十二五”系列述評之產業篇

2015年10月19日08:5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推進結構調整 邁向高端時代——回眸“十二五”系列述評之產業篇

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躍升。

即將收官的“十二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這期間,在穩增長的多重壓力下,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發展奮力邁向中高端,為新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新的起點。

知難而進 調結構轉方式效果顯現

“淘汰煉鐵落后產能4800萬噸、煉鋼4800萬噸、焦炭4200萬噸、電石380萬噸、鐵合金740萬噸、電解鋁90萬噸……”

這份長長的清單是工信部2011年制定的“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成為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突出矛盾點。“十二五”時期,多年累積的結構性矛盾和轉型發展壓力成為經濟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問題。經歷長期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面臨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產業結構必須有新的突破。

5年來,調結構轉方式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一系列政策的引領下,我國產業重大結構性問題得到改善,新的增長動能逐步形成,產業結構逐步邁向優化。

5年間,大量落后產能被淘汰,這是中國經濟必須承受之痛。

工信部的最新信息顯示,“十二五”期間,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環境不斷完善,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不僅提前一年完成原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務,還提前完成了追加任務。

5年間,一批批新興產業崛起,這是中國經濟孕育的新動能。

“十二五”期間,我國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高技術產業,在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對經濟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

經濟調整分化中,傳統力量的下行與新興力量的逐步成長相伴而生。對此,數據最有說服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增長15.5%,比同期規模以上工業高12.1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截至8月份,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已經連續9個月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個百分點以上。

而根據工信部提供的信息,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的產能過剩行業今年上半年的生產都處在下滑狀態。數據顯示,上半年粗鋼產量下降1.3%,水泥產量下降5.3%,玻璃產量下降4.2%。從效益情況看,煤炭1到5月份全行業利潤同比下降60%多,水泥、玻璃行業利潤下降60%多,冶金行業利潤下降36%。

這些對比鮮明的數據,是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鳳凰涅槃的明証。

順勢而為 三大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要治病,須對症。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必須把好經濟脈搏,順應經濟發展規律。

毫無疑問,發展服務業是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所在。“十二五”規劃明確,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目標是在2010年的43%基礎上提高4個百分點。

5年來,在農業和工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服務業異軍突起,已超過“十二五”規劃的目標,穩穩佔據經濟的“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歷史上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到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就上升到48.2%,提前完成了規劃目標。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增加為49.5%。

值得關注的是,在領跑經濟增長的同時,第三產業成為稅收貢獻的主力軍,2014年,第三產業貢獻稅收佔比達53.5%。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分別增長24%和23.7%。

產業結構上的這一可喜變化,在就業方面更是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

人社部數據顯示,第三產業佔就業比重在2011年首超第一產業,躍居第一,此后逐年增加,現已成吸納就業的絕對主力。2014年,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