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七一社區        注冊

朱彥夫的故事二:第一所農民夜校

2014年03月31日00: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朱彥夫,1947年入伍,49年入黨,參加了上百次戰斗,10次負傷、動過47次手術、3次榮立戰功﹔在朝鮮戰場失去四肢和左眼,患多種疾病,心臟被放進5個支架﹔解放后,他毅然放棄優厚待遇,回到家鄉沂源縣張家泉村,用25年的時間,帶領村民致富,讓這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歷經7年創作出33萬字自傳體小說﹔他被譽為“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朱彥夫的人生是艱難的人生、英雄的人生、光輝的人生,朱彥夫的故事同樣充滿了傳奇色彩。我們通過講述發生在他身上的不同時期的幾則小故事,走近這位傳奇老英雄,走進他的傳奇人生。

故事二 第一所農民夜校

時間:1958年

地點:山東省沂源縣張家泉村

圖書室乍一開張,鄉親們僅憑著稀奇、新鮮,仨一團倆一伙地往圖書室裡鑽,而且大多是或站或坐地在院子裡翻一陣了事,很少有借走回家看的。幾天以后,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堆兒。一人讀,眾人聽,還時不時地向朱彥夫請教。后來干脆成了朱彥夫一人讀給全院的人聽。就這樣,不出一月,朱家小院裡在經歷了一番熱鬧景象之后漸漸冷落下來了。

朱彥夫深知圖書室被冷落的原因——鄉親們沒幾個識字的,但總不能這樣天天念給他們聽啊。

1958年農歷八月十五這天,秋高氣爽。仍是單身漢的省榮軍休養所劉所長又一次來和戰友團聚了。

寒暄過后,朱彥夫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心裡總覺得壓抑。劉所長見狀忙問:“又遇上啥難題了,我的老戰友?滿臉愁雲,怪嚇人的,快跟大叔說說。”

“劉所長,像咱這樣的殘廢還能為鄉親們做點啥?好不容易辦了個圖書室,可沒幾天就門庭冷落了。鄉親們不識字咋看書啊?”

“嗨!我當是什麼大事,值得你愁成這樣。鄉親們不識字,你識字不就行了嗎?現在泰安那邊的鄉下興起了辦夜校,農民白天干活,晚上學文化,還真是個好辦法唻。”

劉所長一番話使朱彥夫頓開茅塞,他一口一個謝謝劉大叔指點,和劉所長親親熱熱地攀談起來,並一起商討了辦夜校的具體辦法。

中秋節過后,他便與村干部說明了要辦夜校的意圖,村干部們說這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事情。在表示一定全力支持的同時,深為朱彥夫的身體擔心。老村長說:“你是功臣,為保衛祖國把身子骨都傷成這樣了,還總想著為鄉親們辦好事,鄉親們會感激你的。只是你身子骨撐得住撐不住,這你可要仔細啊。”

“老村長放心,我沒多少能為鄉親們出力的能耐,可建夜校,縱有天大的困難也要辦起來,而且一定要辦好!”

村干部們被深深地感動了。圍繞著校址的確定,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起來。大家一個心思,那就是校址離朱彥夫家要近而且路要好走。可事不湊巧,近處實在是找不出空房。最后,還是老村長提醒了大家:“我想了一周圈兒,隻有南山上四隊的倉庫可以擠一擠,只是彥夫要吃苦了。”

“行,不就是多走點路嗎?有了教室啥都好說。”朱彥夫說道。

校址就這樣確定下來了。緊接著就是倒倉庫、清掃地面和牆壁。至於課桌板凳,有了上次辦圖書室的經驗,也不難置辦。他們借來一些既寬又長的厚木板,兩頭用土坯一支,課桌就有了﹔朱彥夫又獻出圖書室裡的凳子給離家遠的坐,近的自帶凳子。黑板也不難制,讓木匠做個木板,涂上墨汁就成了。

一切准備停當,隻等擇個吉日開學了。“庄戶手,三六九。就定在十月二十六吧。初六、十六、二十六還佔著仨六呢,也讓咱夜校順順當當地辦起來。”老村長興奮地嘮叨著。

離開學還有五天了。朱彥夫突然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用粉筆朝豎立的黑板上寫字自己還沒數。

由在紙上寫到在黑板上寫,這個對常人來說隻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對朱彥夫卻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他抱著粉筆在牆上寫啊,畫啊,整整一天下來,一盒粉筆沒剩下幾根,舉臂可及的約五平方米的牆壁上已沒了空白,可令他滿意的字卻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