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中心>>黨史大事記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49年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1月6日-8日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舉行政治局會議,討論並通過《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的決議。決議指出:1949年和1950年將是中國革命在全國范圍內勝利的兩年。1949年夏秋冬三季,我們應當爭取佔領湘、鄂、贛、蘇、皖、浙、閩、陝、甘九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則是全部。

  1月10日 三大戰役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的淮海戰役,以全部殲滅杜聿明集團結束第三階段。在淮海戰役中,敵人投入總兵力達80萬人,我軍投入總兵力為60萬人,是三大戰役中我軍參戰總兵力唯一少於敵軍的一次。敵人還由它獨有的空軍出動各型飛機2957架次參戰。在歷時66天的激戰中,我軍以13萬人的傷亡,殲敵1個總部的前進指揮部、5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內四個半師起義),共55.5萬人,其中包括敵人自詡為“五大主力”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至此,蔣介石軍隊的主力精銳師團喪失殆盡。人民解放軍直出長江,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漢口已處於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在戰役過程中,人民解放軍得到了魯、蘇、豫、皖、冀五省人民的有力支援,服務於前線的民工達543萬人。

  同日 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人組成黨的平津前線總前委,林彪為書記,統一領導奪取平津和爾后一個時期內(大約三個月)管理平、津、唐及其附近區域的一切工作。

  1月14日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議,毛澤東主席發表關於時局的聲明,批駁蔣介石的元旦求和文告,提出以徹底消滅反動勢力為基礎的八項和談條件。

  1月14日-15日 東北野戰軍對拒絕投降的天津守敵發起總攻,以步兵、炮兵、工兵、裝甲兵各兵種聯合作戰,經29個小時激戰全殲守敵13萬人,解放天津。16日,塘沽守敵從海上逃跑。

  1月15日 中共中央軍委進一步作出關於全軍組織編制、番號的決定:根據戰爭的發展,各野戰軍冠以軍區地名已不適合,改為按序數排列,西北、中原、華東、東北野戰軍依次改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戰略決戰結束后,各野戰軍先后進行了整編。同月,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的人民武裝,遵令整編為閩粵贛邊縱隊、粵贛湘邊縱隊、桂滇黔邊縱隊﹔根據中央軍委致華東局電,將浙南、浙西、閩東、閩西、贛東等地區的游擊隊統一編成閩浙贛邊縱隊。其他地區的游擊隊也先后進行整編。到人民解放軍渡江前夕,各游擊部隊和長期堅持海南島斗爭的瓊崖縱隊,已發展到五萬多人。

  1月19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對外交關系、外資關系、對外貿易、海關稅收、外國人辦報紙刊物通訊社及外國記者等,都規定了暫行政策。

  1月21日 蔣介石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瀕臨覆滅情況下,以“因故不能視事”為名宣告“引退”,把總統職務在名義上交給副總統李宗仁“代理”。蔣介石由南京至奉化,退到幕后指揮,並擬定一項利用談判爭取三個月至六個月時間,在江南重新編練二百萬軍隊,以圖卷土重來的反動計劃。

  1月31日 歷時64天的平津戰役勝利結束。人民解放軍開入北平城內,世界馳名的文化古都和平解放。天津解放后,我以九十萬大軍兵臨北平城下。在解放軍的重兵威懾和政治爭取下,在北平地下黨和愛國民主人士的有力促進下,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於1月下旬率部接受和平改編,並於1月22日-31日陸續開出城外聽候改編。東北野戰軍一師隨即進入北平接管防務。在這次戰役中,我軍以39000人的傷亡,殲滅和改編敵軍1個總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1個師(內含兩個騎兵旅),共52萬余人。至此,除太原、大同、新鄉、安陽以及有意暫時保存下來的歸綏(今呼和浩特)外,華北地區全部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在戰略進攻階段與國民黨軍主力進行的戰略決戰。戰略決戰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949年1月31日結束(遼沈與淮海兩大戰役之間有三天間隔)。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制定的戰略方針得到完滿實現。在139天的作戰中,平均每天殲敵一個正規師,連同地方部隊,共殲敵154萬人。至此,戰爭第三年的七個月作戰,共殲敵232萬人,蔣介石賴以維護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被基本消滅,全國已處於革命勝利的前夜。

  1月31日-2月7日 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先后與抵達西柏坡的蘇共代表、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舉行會談。毛澤東等圍繞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的問題,就中國的政治、軍事形勢,新中國的政權性質及內政外交等方面的問題,向米高揚作了全面系統的介紹。通過這次內部訪問,密切了中蘇兩黨的相互關系。

  2月3日 人民解放軍舉行盛大的進駐北平入城式。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北平入城式是兩年半戰爭的總結﹔北平解放是全國打出來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軍的入城式。

  2月8日 中共中央軍委發出《把軍隊變為工作隊》的指示,指出:在渡江南進和解放全中國的過程中,“今后將一反過去二十年先鄉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變為先城市后鄉村的方式。軍隊不但是一個戰斗隊,而且主要地是一個工作隊”。

  2月24日 毛澤東、周恩來在西柏坡與受李宗仁派遣、以私人資格來訪的顏惠慶、邵力子、章士釗、江庸,達成關於國共和平談判的非正式協定八點,主要內容為“談判以中共1月14日聲明及所提八點為基礎”。

  2月25日 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著名的民主人士李濟深、沈均儒、馬敘倫、郭沫若、譚平山、章伯鈞等35人,由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迎接,自東北抵達北平。26日,中共北平方面負責人舉行盛大的歡迎集會。

  3月5日-13日 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舉行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向全會作了報告。會議集中討論徹底摧毀國民黨統治,奪取全國勝利,在新形勢下黨的工作重心實行戰略轉移,即從鄉村轉到城市的問題。毛澤東指出:二中全會,可說是城市工作會議。城市工作必須以生產建設為中心。會議著重研究和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採取的基本政策,分析當時中國經濟成分的狀況和黨所必須採取的正確政策,指出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二中全會號召在勝利面前,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二中全會規定,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防止對個人的歌功頌德。

  3月23日 中國共產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新聞公報經由新華社向全國發表。同日,中共中央及所屬機構陸續離開西柏坡及其附近村庄,於25日全部遷到北平。

  3月26日 中共中央決定派周恩來、林伯渠、林彪、葉劍英、李維漢為和談代表(4月1日加派聶榮臻為代表),周恩來為首席代表,以毛澤東主席1月14日聲明的八項條件為基礎,自4月1日起在北平與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4月11日-18日 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任弼時代表中共中央向大會作了政治報告。他指出:“目前時局的特點,就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力量已經在基本上被人民的力量所打垮,不管是用和平的方式或用戰爭的方式,都不需要很久的時間,人民解放軍就可以在全中國取得勝利。”大會通過了團的章程,選出了團的第一屆中央委員會。馮文彬當選為團中央書記。

  4月15日 經半個月的國共談判和分別交換意見及與各方磋商,中共代表團提出八條二十四款的《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以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表示可以接受。中共代表團要求南京國民黨政府在20日以前答復。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除了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外,還要求先達成臨時停戰協定,就地停戰。至此,它自己揭穿了“呼吁和平”的假面具。

  4月21日 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從20日子夜起,第二、第三野戰軍在東起江陰、西至湖口,長達一千裡的戰線上,強渡長江天塹,徹底摧毀敵人苦心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

  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宣告國民黨在全國的反動統治的覆滅。27日至5月6日,第三野戰軍又在郎溪、廣德地區圍殲南京、鎮江逃敵五個軍,並於5月3日佔領浙江省會杭州。5月14日,第四野戰軍從漢口以東的團風、武穴地區南渡長江,武漢守敵棄城南逃,16日、17日,我軍相繼解放武漢三鎮——漢口、武昌、漢陽。我軍在渡江戰役中共殲敵四十三萬余人。

  4月24日 華北軍區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團攻佔山西省會太原,歷時6個多月的太原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135000余人,全殲守敵84000余人,結束了閻錫山在山西38年的反動統治。4月29日,大同守敵接受和平改編,山西省至此全部解放。

  4月30日 毛澤東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起草的一份聲明中宣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願意考慮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這種關系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首先是不能幫助國民黨反動派。”“外國政府如果考慮同我們建立外交關系,就必須斷絕同國民黨殘余力量的關系,並且把它在中國的武裝力量撤回去。”規定了我黨的外交基本方針和原則立場。

  5月16日-6月17日 第一野戰軍進行陝中戰役,5月20日解放陝西省會西安,並擊退敵軍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所部的聯合反扑,共殲敵四萬余人。

  5月12日 中共中央決定建立華中局(12月改為中南局),林彪為第一書記。

  5月22日 第二野戰軍解放江西省會南昌。

  5月27日 第三野戰軍解放我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上海。第二野戰軍集結於浙贛線進行戰備休整,隨時准備協同第三野戰軍反擊帝國主義可能的武裝干涉。上海地下黨組織在配合人民解放軍中起了重大作用。30日,中共中央祝賀上海解放的電報中說:“上海各界人民積極與我軍合作,使蔣匪破壞計劃大部失敗,全市秩序迅速恢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特向上海前線人民解放軍、上海的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和上海全市的人民致熱烈的祝賀。”

  6月2日 日本投降后即為美國西太平洋艦隊基地的青島解放。青島解放前夕,美軍已被迫撤離青島。

  6月15日-19日 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首次會議在北平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民主人士、國內少數民族、海外華僑等23個單位,134人。會議通過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和《關於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的規定》,選出了籌備會常務委員會,推選毛澤東為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

  6月30日 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28年的經驗,闡明即將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各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的地位以及新中國內政外交的基本政策。指出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政權,並指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在中國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有資產階級共和國,而隻能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6月底-8月中旬 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代表團秘密訪問了蘇聯。訪蘇期間,劉少奇向蘇共領導人通報了中國革命的形勢,黨的外交政策,新政協會議和中央政府的籌備情況。雙方就將來的外交關系,蘇聯對中國經濟和國防建設的援助,以及對1945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7月6日 周恩來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中宣布:戰爭已進入第四年,“在我們四百萬以上的大軍中,二百二十多萬的野戰部隊正在前進,掃蕩著已經隻剩八十多萬並喪失了戰斗力的敵人的殘余部隊。我們已經解放了兩萬萬七千九百萬人口,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五十九﹔解放了一千零六十一座城市,佔全國城市百分之五十三﹔解放了兩萬一千六百多公裡鐵路,佔全國鐵路百分之八十。敵人除了在海軍、空軍方面暫時還佔有優勢以外,一切方面的優勢已經都屬於人民了。”

  7月10日 中共中央決定建立空軍。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正式成立。

  7月11日 第一野戰軍向大西北進軍。14日,在扶風、眉縣、寶雞地區殲滅胡宗南部主力四個軍共四萬三千余人。8月26日,經過激烈攻堅作戰,人民解放軍解放甘肅省會蘭州﹔9月5日,解放青海省會西寧,基本殲滅馬步芳集團﹔9月23日,解放寧夏省會銀川,隨即殲滅馬鴻逵集團。

  7月17日 中共中央決定建立西南局,鄧小平為第一書記。

  7月23日-8月16日 全國工會工作會議在北平舉行。這次會議規定了當前全國工會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在一年左右基本上把全國工人階級組織起來,以便在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中勝利地擔負起領導階級的歷史使命。

  7月27日-8月15日 受中共中央委托,陳雲在上海主持召開有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五個地區的財政、金融、貿易部門領導人參加的財政經濟會議。會議確定全力支持解放戰爭徹底勝利和維持新解放區首先是大城市人民生活的方針,並就統一財政經濟,控制市場物價提出了措施和步驟。

  8月4日 前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及第一兵團司令官陳明仁率部起義,湖南省會長沙宣告和平解放。

  8月12日、14日、18日、28日、30日、9月16日 新華社就美國國務院發表《美國同中國的關系》白皮書連續發表六篇社論,揭露美帝國主義對華政策的侵略本質和它對於中國人民的根深蒂固的仇恨﹔批評存在於一部分人中間的對於帝國主義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號召他們“丟掉幻想,准備斗爭”。社論還批評對中國革命的唯心主義的解釋,論証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的破產,對中國近代革命的發生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了理論上的說明。這些社論引起了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報社、各學校以及各界人士的注意和討論。

  9月17日 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由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周恩來報告三個月來的籌備工作。會議一致通過將“新政治協商會議”改稱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議一致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

  9月19日 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率部起義。綏遠省和平解放后,華北全境獲得解放。25日、26日,國民黨新疆省警備總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率新疆省軍政人員先后通電起義。新疆省和平解放后,西北地區全部解放。

  9月21日-30日 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各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分子的代表六百六十二名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毛澤東在開幕詞中說:“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通過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並決定了國旗、國歌和紀年,決議定都北平,將北平改名為北京。劉少奇代表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講話。這時,中國共產黨黨員已達4488000人。劉少奇說:“從此,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完全新的時代——人民民主時代。”“中國共產黨從它產生的時候起,就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大團結而奮斗,在今后,它也一定要繼續為這種大團結而奮斗。因此,中國共產黨一定要為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及其發展和鞏固而進行不懈的努力。”朱德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致閉幕詞。朱德說:“我們既然能夠團結一致開創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就一定能夠團結一致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把我們的國家引導到繁榮昌盛的境地。”

  10月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由毛澤東主持舉行第一次會議,一致決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政方針,選舉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