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中心>>黨史大事記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48年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1月1日 由國民黨各民主派別聯合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並發表宣言,明確提出要“推翻蔣介石賣國獨裁政權”。5日至19日,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鈞儒、章伯鈞在香港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調整和充實了民盟領導機構,恢復活動,並發表宣言,主張採取革命方法,反對國民黨反動政府和美國的對華政策。中共中央發言人對民革的成立和民盟恢復活動表示歡迎,並指出:這“表示反對美國帝國主義與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的民族民主運動的統一戰線,是何等廣闊”。

  1月12日 任弼時在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發表《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的講話,分析土地改革中發生“左”傾錯誤的原因,提出糾正的原則和方法。講話中具體地說明劃分農村階級的正確標准和農村中的主要階級成分的最根本的情形﹔全面闡述鞏固地團結中農的問題,以作為《中國土地法大綱》的補充﹔指出對知識分子即腦力勞動者要採取爭取團結教育政策,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並指出對工商業不要採取冒險政策,就是地主富農經營的工商業,也不應當沒收﹔還指出對開明紳士也要採取保護政策,以利於團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講話中宣布:“共產黨是堅決反對亂打亂殺與對犯罪者採用肉刑的。”中央當即把這個講話作為指導文件轉發全黨,並迅即在報紙上公開發表。這篇講話在使土地改革和群眾運動走上正軌中起了關鍵性作用。

  1月18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的指示,論述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反對右傾錯誤和“左”傾錯誤的問題、土地改革和群眾運動中的一些具體政策問題、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性質問題和革命統一戰線中領導者同被領導者的關系即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在這以后,中央還發出一系列指示,其中有《在不同地區實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糾正土地改革宣傳中的“左”傾錯誤》、《新解放區土地改革要點》、《關於土地改革中各社會階級的劃分及其待遇的規定》(草案)、《老區半老區的土地改革與整黨工作》、《關於工商業政策》、《關於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問題》、《黨的政策必須適時地向群眾公開》、《再克洛陽后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新解放區農村工作的策略問題》、《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這些文件提出黨的團結鄉村和城市中的絕大多數人口、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的方針,使農村政策、城市政策、新區政策、工商業政策、統一路線政策逐漸完整和系統化,糾正了在革命高潮中出現的種種“左”的錯誤。

  2月24日-3月3日 西北野戰軍取得宜川戰役大捷,殲敵五個旅,共二萬九千余人,從根本上改變了西北戰場的形勢。4月21日,收復被敵人侵佔了一年又一個月零三天的延安。

  3月8日-14日 陳謝部隊和陳粟大軍一部攻克秦晉豫要沖洛陽,殲敵一萬九千余人。為再求殲敵有生力量,18日又主動撤出,4月5日再克洛陽。洛陽戰役的勝利,形成了中原三軍會合,共同殲敵。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南進以來,轉戰江淮河漢之間,形成“品”字形的態勢,進而完成面的佔領,建立了強大的中原解放區,起了決定性的戰略作用。

  3月23日 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黨中央領導機關在陝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經晉綏解放區前往晉察冀解放區。以后於4、5月相繼到達西柏坡,中央工委隨之與中央合並。

  4月1日 毛澤東在山西興縣蔡家崖村晉綏干部會議上講話,總結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的經驗,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黨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是“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4月27日 山東兵團攻克“魯中堡壘”濰縣(今濰坊市),山東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4月30日-5月7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河北阜平縣城南庄舉行會議,並有陳毅、粟裕、李先念、彭真、聶榮臻、薄一波等參加。會議研究如何發展戰略進攻,採納了粟裕提出的暫不渡江的意見,決定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盡可能多地把敵軍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會議還研究和決定如何在已經連成一片的華北、中原解放區建立、加強統一的中央局、政府和軍區及其他多項奪取全國勝利的部署。毛澤東在會上發出了“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的號召。

  4月30日 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提出“打到南京去”的號召,並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5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致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鈞儒,提出先行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希望民革、民盟與中共共策進行。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當即得到民革、民盟和其他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海外華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從8月起,各方面代表陸續到達解放區,與中共代表共同進行新政協的籌備工作。

  5月4日 上海各大中學學生一萬五千多人在交通大學集會,反對美國扶植日本。從上海、北平的學生大示威開始,許多大中城市的學生也舉行了罷課和游行,一些教授、文化人、社會名流、工商業者以至屬於國民黨的有些機構和人物也加入了斗爭行列。

  5月9日 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決定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及其領導機構合並,組成華北局、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和華北軍區。劉少奇兼任華北局第一書記。同時,還決定加強中原局,成立中原軍區,劉鄧大軍及陳謝部隊改為中原野戰軍。鄧小平任中原局第一書記。8月,經過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改為華北人民政府,董必武當選為人民政府主席。這個在華北四千四百萬人口的區域建立的黨和黨外民主人士合作的統一的人民政府,就是行將誕生的新中國的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

  5月17日 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經過72天的爭奪,在這一天攻克晉南重鎮臨汾,晉冀魯豫與晉綏兩個解放區聯成一片。敵人孤立據點臨汾的解放,為進軍晉中消滅山西閻錫山部主力創造了有利條件。6月11日至7月21日,這個兵團及地方武裝進行了晉中戰役,以少勝多,連續殲敵十萬余人,解放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