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05: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
|
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承載著億萬兒女的共同企盼,凝聚著中華民族通過教育走向復興的偉大夢想。
“十八大報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袁貴仁代表說。
“學有所教”這個中國先賢孔子提出的美好理想,在報告中被賦予新的內涵。
力促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
“持續加大的投入力度,讓西部地區的教育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寧夏教育廳廳長郭虎代表說,“現在到農村,特別是到寧夏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地區會發現,漂亮的學校已經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貧困孩子上不起學的時代已經過去。”
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核心要求。縮小教育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城市內部和農村內部的差距,關鍵是均衡教育投入和資源。
“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這更堅定了我們的決心。”重慶市教委主任周旭代表告訴記者,下一步要將中小學校標准率進一步提升至80%,並著力解決好優質教育資源過於集中、家庭困難學生就學難等問題。
提高教育質量
10年傾心澆筑,燦爛的教育之花,在華夏大地遍吐芬芳。義務教育面貌根本改善,高等教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門檻,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跨越,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說,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這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新時期高等教育適應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任務。
在解決好“上學難”的同時,關鍵是要“上好學”,提升教育質量,滿足多元化教育需求,實現因材施教。“高等教育下一步發展的關鍵是提高質量。”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商志曉代表認為,應該堅持內涵發展、突出特色,明確大學承擔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功能,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
著力點在提高質量,落腳點在